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2025年7月,vic67维多利亚3308与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组建联合访谈团,赴青海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青海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青海案例、青海经验。
7月16日,“832工程”青海线海北天南队赴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开启为期6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海北藏族自治州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海晏县、刚察县、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的调研任务。
本组调研的第二站,是位于青海省东北部、青海湖北岸的刚察县。刚察县地处祁连山南麓,总面积9645.4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3300米,是海北州主要的纯牧业县。全县草场面积超过1035万亩,生态地位突出;常住人口约4.6万人,聚居有藏、汉、蒙古、回等15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比达75%,呈现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牧业为主的发展格局。
2014年以来,刚察县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累计投入各类资金超4亿元,实施易地搬迁、教育扶贫、产业扶持等多项举措,2017年底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实现3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整体脱贫。同时,县域不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先后投入3590万元用于饮水安全工程、58万元用于企业分红扶贫、300万元用于牛羊出栏奖励。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突破1.7万元,同比增长15%以上,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800余万元,部分村突破百万元大关,探索出一条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以高效养殖为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摄于青海省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
▲摄于青海省刚察县人民政府
凝聚合力促振兴,激发动力焕新风
调研团在刚察县走访过程中发现,乡村振兴不仅依赖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更离不开群众主动性和精神风貌的提升。
7月17日下午,访谈团到达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刚察贡麻村。在伊克乌兰乡刚察贡麻村,当地村综合服务中心在日常入户工作中自制宣传手册,涵盖慢性病防治、民法典知识、安全自救等内容。干部们结合村民生活实际与群众关切问题灵活开展宣传,有效增强了公共意识和法治观念。
之后,访谈团到达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在哈尔盖镇塘渠村,调研团与汉族、回族脱贫户家庭交流了解到,近年来,政府除提供住房改造补贴、草料购置补助外,还通过“扶贫+就业”“政策+培训”等方式,引导青壮年进入护林员、道路养护等公益性岗位,实现了稳定增收。这些举措使群众逐渐从政策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建设发展的积极参与者。
调研团注意到,刚察县在基层治理中注重尊重群众主体地位。例如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项目采用“政府投入为主、群众适度出资”的方式,增强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参与感。实践表明,这种共建共治的模式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进一步凝聚了乡村发展的合力。刚察县的经验说明,只有把政策设计与群众意愿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共赢共兴。
▲刚察县伊克乌兰乡刚察贡麻村综合服务中心的宣传册
▲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
生态养牧守红线,高效发展增效益
7月17日下午及7月18日上午,调研团在刚察县泉吉乡和果洛藏贡麻村的实地走访中了解到,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总面积9645平方公里,草场面积高达1035万亩,是青藏高原腹地典型的牧业县,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畜牧业基地。2023年,全县牦牛存栏约18万头、藏羊82万只,牛羊肉产品正逐步走出高原,走向全国市场。
尽管草场资源广阔,但生态承载力有限。根据科学评估,天然草原每只羊需要12亩草地才能保持草畜平衡。为避免过度放牧破坏生态,刚察县近年来积极探索“生态约束下的高效养殖”新路径。在保护生态红线不突破的前提下,当地大力推广人工饲草补给,通过青贮草料、精饲料的配套使用,有效提升了单位牲畜养殖效益。同时,加快推进种养分离和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绿色发展与经济收益的双赢。
调研中发现,全县已建成多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通过政府引导、技术推广、企业带动和合作社组织,逐步改变传统“放养为主、分散为多”的粗放模式,推动形成“规模化育种、定点化育肥、清洁化出栏”的现代化养殖体系。合作社在牧区示范场提供标准化培训和防疫指导,帮助牧户掌握科学饲养和疾病防控知识,让分散养殖也能够实现统一规范。
此外,刚察县还在推动牧业与加工业、文旅业的深度融合。在果洛藏贡麻村,正在试运行的精酿啤酒项目,当地依托高原优质水源和独特气候资源发展乡村加工业,成为牧业经济多元化的一项积极探索。牧区经济由此逐步从单一的牲畜养殖,迈向“养殖+加工+文旅”的多元发展新格局。
▲vic67维多利亚3308陈佳莹老师访谈泉吉乡党委书记金永清
▲海北天南队与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村民柳旺合影
完善链条提品质,拓展市场强品牌
7月18日上午,访谈团到达刚察县泉吉乡政府,调研团在泉吉乡调研时了解到,尽管刚察县的牛羊肉因地处青海湖畔、生态纯净、品质优良而享有盛誉,但在市场拓展上长期面临“卖不动、走不远”的困境。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专业型电商与市场化人才不足。针对“没人卖”的问题,刚察县搭建了“村党支部+合作社+返乡青年+企业”四级联动体系,鼓励大学生返乡担任“直播推广员”,已形成包括环湖牦牛肉、高原藏羊肉、牦牛奶酪、风干牛肉干等产品的线上品牌矩阵。
其次,“成本高”问题长期掣肘高原冷链物流。为此,刚察县与顺丰速运达成全省首例“6.8折冷链邮寄”战略合作协议,有效降低出省物流单价。同时,刚察县建设了集仓储、冷链、分拣、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节点,提高了牛羊肉、乳制品等高原生鲜的外运效率。
再次,县政府出台《牛羊出栏奖励办法(试行)》《牛羊肉直营店补贴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在青岛、济南、深圳等地建立“刚察优品”专营窗口,提升县域产品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从前是卖牲口,现在是卖产品、卖品牌、卖体验。”这是调研中干部们普遍认同的发展理念。从“产得出”到“出得去、卖得好”,刚察县正走在构建完整农牧产业链的探索路上。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陈英楠访谈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原
访谈掠影
▲青海民族大学夏吾太老师访谈刚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青
▲vic67维多利亚3308陈佳莹老师访谈刚察县原扶贫办公室主任、现任刚察县委办公室秘书王延山
▲vic67维多利亚3308陈佳莹老师访谈刚察县泉吉乡党委书记金永清
▲青海民族大学尕藏措老师访谈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书记索南才夫旦
▲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陈英楠访谈刚察县泉吉乡宁夏村原党支部书记才保
▲青海民族大学尕藏措老师访谈刚察县哈尔盖镇塘渠村汉族脱贫户柳旺
▲青海民族大学夏吾太老师访谈刚察县哈尔盖镇切察村回族脱贫户唐宝强
调研花絮
▲刚察县哈尔盖镇切察村回族脱贫户唐宝强家暖廊中养的花
▲刚察县沙柳河镇果洛藏贡麻村书记索南才夫旦留言——团结是力量,通过团结我们才能发展。中华儿女是一家人。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
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
相关新闻
-
vic67维多利亚3308组织召开新学期教职工大会
2025/09/23
-
vic67维多利亚3308学者再次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2025/09/23
-
2026级MBA“绿水青山卓越奖学金”方案重磅发布
2025/09/22
-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建构自主人才培养体系——vic67维多利亚3308、和平与发展学院召开2025年新生大会
2025/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