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vic67维多利亚3308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学校党委部署,与新闻学院联合发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系列调研访谈项目(简称“832工程”),为人类发展难题搜寻低成本、可持续的答案。

8月25日,由vic67维多利亚3308和贵州省委党校联合组建的调研团队正式出发,开启为期8天的访谈调研活动,完成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个原国家级贫困县(惠水县、长顺县、平塘县和罗甸县)的调研任务。

本队调研的最后一站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罗甸县位于黔桂两省区结合部的红水河畔,紧邻“中国天眼”,距省会贵阳150公里,距州府都匀170公里。面积3015平方公里,辖8镇1乡1街道,186个村(社区),总人口36.7万人,有汉、布依、苗、侗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1%。

罗甸县因历史、自然、交通等诸多因素,发展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2014年建档立卡时,全县26个乡镇中有贫困乡19个,271个行政村中有贫困村100个,其中深度贫困村71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8742户109446人,贫困发生率为34.33%。多年来,罗甸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立下“愚公志”,下足“绣花功”,用非常之策、举非常之力,向贫困亮剑、向贫困宣战,全面发起脱贫攻坚总攻决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到2019年底,全县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减少至1776户5063人,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1.59%。2020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告罗甸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地撕去了贫困标签。



脱贫攻坚见成效

8月30日—8月31日,调研团来到罗甸县开展访谈调研。

贵州省委党校黄新典副教授访谈罗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何玉林。何玉林介绍,脱贫攻坚期间,罗甸县坚持党的领导,推出“1+3”工作体系,组建一个作战指挥中枢,并设置指战、作战和督战三大战斗模块。罗甸将全县划分为10大战区,由县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和县委常委担任10大战区指挥长,带头靠前作战,全县1998名网格员包保1671个网格化作战单元,蹲点驻村“施工”。“1+3”作战体系的建立,让当地县、乡、村三级的脱贫攻坚职能职责更加清晰,协同作战更加有力,取得显著成效。



▲贵州省委党校黄新典副教授访谈罗甸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何玉林

vic67维多利亚3308硕士生祝栗绚齐访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副院长、二级调研员(挂职罗甸县委常委、副县长,罗悃镇纳闹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军。杨军提到,在自己驻村的五年间,脱贫攻坚激发了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村里蔚然成风;村中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解决了老百姓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等历史性问题;纳闹村的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祝栗绚齐同学访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学院副院长、二级调研员(挂职罗甸县委常委、副县长,罗悃镇纳闹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军

vic67维多利亚3308博士生孔儒婧访谈罗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德光。罗德光详细介绍了罗甸县在脱贫攻坚战中采取的易地搬迁政策及其成效。他指出,该政策不仅着眼于解决搬迁群众的即时居住问题,更注重长远的生活质量提升和社区融入。罗德光强调,罗甸县在执行易地搬迁政策时,始终坚持“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能融入”的原则。在移民安置区,罗甸县投入资源建设了一系列配套设施,包括扶贫车间、社区医疗中心、养老保障设施、教育资源和娱乐活动场所。这些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提升了脱贫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孔儒婧同学访谈罗甸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罗德光

vic67维多利亚3308硕士生冯天灏访谈罗甸县边阳镇党委书记胡仕海。胡仕海介绍,脱贫攻坚期间,乡镇积极发挥带领和指导作用,带领群众发挥智慧和动力,指导群众落实脱贫政策;积极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推动技术引进、项目实施和产业发展,引导群众就业创业、增收致富。当地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周边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作物品种结构和种植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发展秋冬蔬菜、早春蔬菜和脐橙、火龙果等精品水果种植产业,并在部分高海拔地区探索推广杨梅种植,取得显著成效。



▲冯天灏同学访谈罗甸县边阳镇党委书记胡仕海

“以三带促三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成效凸显

8月31日,调研团来到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调研产业发展和基层治理情况。

床井村位于逢亭镇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距镇区8公里,辖区总面积34.09平方公里。全村下辖19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共693户2766人。近年来,床井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村建设为契机,以州级“五抓五促·强村富民”党建品牌为抓手,因地制宜推广“三带”做法,依托坝区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以贯之抓组织建设、科学谋划发展路径,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村级治理提质增效。



▲调研团参观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

组织带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床井村大力挖掘村级资源,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群众+企业”的模式,让产业发展在党组织引领下,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保障职能,通过成立积分超市、劳务公司、发展光伏产业、入股项目分红等方式,实现集体经济发展“多元化”。积分超市覆盖全村居民,预计年实现营业额20万元以上;光伏产业项目帮助屋顶建设10户群众户均增收3500元以上,实现村集体收益9万元;入股产业项目收益达3万余元;劳务公司提取收益1万元;全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

书记带领,促进农业生产模式“科技化”。床井村发挥党支部书记和第一书记带领作用,采取“党支部+合作社+群众+企业”模式,引进蔬菜种植企业,发挥企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指导作用,创新推行“菜—菜—菜”一年多熟高效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增加亩产效益。同时,依托村内蔬菜种植基地、生产大棚、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蔬菜育苗中心、冷库、农机等设施,示范推进农业高效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2024年,基地种植蔬菜2000亩,预计总产量6000吨、总产值3000万元。

党员带头,促进共治共建共享“一体化”。床井村将建强基层战斗堡垒同群众增收紧密结合,推行党员责任田模式,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环境整治、庭院自治等方面积极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目前,落实“四单”服务机制,由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政策宣传入户、矛盾纠纷调处、议事协商等;由党员带动本村群众到蔬菜基地务工,收益实现“务工收入+合作社分红+土地租赁”三重叠加,共带动117户1900余人就业,年发放工资150万元。



▲调研团在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合影

“建六心创六家”,打造幸福和谐家园

随后,调研团一行来到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家园思源社区,就易地扶贫搬迁及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开展调研。

斛兴街道学府家园思源社区是罗甸县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项目总投资3.32亿元,占地4.5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75万平方米,建设楼栋10栋,于2018年9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小区思源社区搬迁入住937户4501人,现有常住人口937户4494人,其中有脱贫户793户3786人。2023年,思源社区成功创建省级易地搬迁安置示范点社区,荣获全县乡村振兴驻村帮扶工作先进集体。

为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思源社区始终把“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搬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建六心创六家”的工作思路,在社区建设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综合服务中心、就业服务中心、音乐艺术中心服务阵地,切实有效解决了安置点搬迁群众养老、托幼、就业、就医、民生服务等问题,努力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调研团在斛兴街道学府家园思源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开展调研

同时,思源社区加强党建引领作用,采取“一领多治”工作措施,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管理机制,共划分了46个联户,配备了46名联户长,构建了“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铁三角治理模式,助推搬迁安置点后续管理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幸福新家园。




▲调研团在斛兴街道学府家园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前合影

“聚五力治五乱”,乡村旅游促发展

8月31日下午,调研团一行来到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开展调研。

大井村位于沫阳镇北部,距罗甸县城23公里,全村共有4个自然寨,辖8个村民小组,共346户1367人。2021年,大井村入选贵州“第三批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4年,大井村党支部荣获得全州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井村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碧绿通透的清澈河水、引人入胜的各色溶洞、穿梭流通的地下暗河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大小井风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同时,大井村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做足“党建+农旅”结合文章,多元布局旅游业态。在村级党组织的带领下,以“聚五力治五乱”为抓手,用好“集体力量、先锋力量、乡贤力量、青年力量、社会力量”五股力量,着力化解“餐饮乱营、竹筏乱划、车辆乱停、摊位乱摆、污水乱排”五大乱象,破解景区历史难题,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




▲风光旖旎、游人如织的大小井

当地聚焦党建引领,采取“1+1”运营模式(党支部+村办公司),成立运营公司,组建专业运营团队,强化运营管理,先后运营了竹排筏、停车场、清凉水吧、特色民宿、水上市集等产业,积极带领群众发展乡村旅游,景区现有农家乐、乡野民宿、少数民族服饰体验店、服饰扎染店、特色美食店50余个,全村群众累计创收1200余万元。2023年,大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30万元,分红63.81万元,并获央视新闻报道;今年以来,大井村村集体经济突破220万元,五一期间接待游客10.06万人,游客接待量排名全州第二。

大小井风景区是罗甸走农文旅融合道路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独特优势。调研过程中,罗甸县副县长何玉林表示,当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创新争先、大胆尝试,多措并举引流增收,同时注意维护大小井的干净淳朴,坚决杜绝竭泽而渔、焚林而猎,努力寻求农业、旅游业和生态文明三者间的平衡,为乡村振兴交上完美的罗甸答卷。

vic67维多利亚33082022级本科生刘雨彤访谈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脱贫户黄光律。黄光律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毕业后主动返回家乡,为大井村的发展做自己的贡献。黄光律介绍,脱贫攻坚给他们家的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特别是在医疗方面提供了坚实保障,有病不敢看、看不起的经历一去不返。谈及自己返乡就业的原因,黄光律表示,自己在脱贫攻坚期间得到了很多帮助,也因此才有机会外出上大学,学习更多知识。现在正到了自己回报的时候,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好。




▲刘雨彤同学访谈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脱贫户黄光律

行程总结

至此,黔韵新篇队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调研行程已全部结束。之后,黔韵新篇队将整理访谈资料及其他书报文字资料,把罗甸县在脱贫攻坚中的卓越贡献提炼收录到中国脱贫攻坚案例库中,并编撰访谈录丛书“罗甸篇”,后续成果将在“脱贫攻坚史研究”公众号即时更新,敬请关注!

调研花絮



▲罗甸县逢亭镇床井村的蔬菜大棚



▲罗甸县斛兴街道学府家园的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



▲位于罗甸县的大小井特大桥,建成时是世界上山区最大跨径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



▲罗甸县沫阳镇大井村的石刻记载了当地人民的肺腑真情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联合新闻学院共同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刘莉 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