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动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vic67维多利亚3308考察调研时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2025年7月,vic67维多利亚3308组建访谈团,联合湖南大学赴湖南省开展“832工程”访谈和调研工作,记录湖南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湖南案例、湖南经验。 

7月14日,“832工程”湖南线湖研知行队赴湖南省邵阳市,开启为期3天的访谈调研活动,拟完成邵阳市2个原国家级贫困县(城步苗族自治县、绥宁县)的调研任务。

本队调研的第一站是城步苗族自治县。城步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地处雪峰山脉与南岭山脉交汇之处,沅江支流巫水上游,是集“苗乡文化、生态屏障、革命老区、边陲山城”为一体的民族自治县。县域平均海拔696.8米,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年均气温16.1℃,年降水量1218.5毫米,森林覆盖率高达79.39%,是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和水源涵养地。

近年来,城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立县、产业兴县”为战略,依托南山国家公园、八十里大南山草原等生态资源,发展文旅融合、特色农业(乳业、蜂蜜、高山蔬菜)和绿色工业。2014 年以来,该县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037户,2016 年以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06 户5772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37 处,解决 14.259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所有行政村全部完成电网升级改造,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77.8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144.95公里。

截至2020年11月,城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220户47274人全部脱贫,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45亿元,接待游客595.9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9.91亿元,带动苗乡群众人均增收超2万元。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83元,同比增长7.5%,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升。



▲城步苗族自治县县自然风貌

助残扶贫促增收,车间入户解民忧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抵达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地调研企业助残扶贫的成果与现状。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土溪村,公司实际生产基地位于城步县工业集中区内,是当地重点规划的产业园区。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是一家集仿真花、箱包、皮具等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出口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欧美、南非等全球多个国家。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通过结对帮扶脱贫户,累计发放分红160万元。切实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发展。目前拥有员工136人,其中研发团队5人,销售团队10人。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带动1460人就业增收,包括67名残疾人、1298名脱贫户。



▲调研团参观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箱包的样品展示

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吸纳残疾贫困人员,帮助和带动当地和周边的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七七科技的员工涵盖聋哑、行动不便等残疾人士和贫困户,均来自本村镇和县域其它地区。公司主动吸纳残疾人士,且在新员工入职期间无偿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在提供工作岗位和薪资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和创造力,真正做到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同时,公司的薪资模式为“基本工资+提成”,在为员工基本生活保障兜底的前提下,落实多劳多得,推崇勤劳致富,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七科技公司在儒林镇、兰蓉乡、白毛坪镇开设三个扶贫车间,将助残扶贫工厂开到“家门口”。工人在家中和就近的扶贫车间组装仿真花,足不出户就能获得经济收入,既解决了照顾家人的问题,又处理了子女教育的麻烦,真正做到“赚钱养家两不误”。这样一举多得的措施显著提升了工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切实化解了工人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



 ▲调研团在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厂合影

有机牧歌云端唱,全链融合苗乡兴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抵达城步苗族自治县金紫乡太坪牧场羴牧牧业公司,就企业转型升级成果开展实地考察。产业转型与推广是城步苗族自治县实现经济稳步增长与区域繁荣的核心战略,近年来,羴牧公司通过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构建了涵盖山羊养殖、乳制品销售、良种繁育、检验检疫等全链条业务体系,并创新性设立科普参观室,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畜牧业向多元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性跨越。  



▲调研团参观金紫乡太平牧场自动化挤奶车间



▲负责人为调研团介绍羴牧牧业发展情况

良种选育是羴牧牧业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亦构成其市场竞争优势的关键基础。公司以萨能奶山羊为主导品种,截至2024年末,旗下牧场共培育该品种山羊逾万只,其中太坪牧场占地面积达1160亩。通过持续优化育种标准,公司以背部毛发为关键指标开展纯种萨能奶山羊选育工作,凭借规模化牧场与优质种群的双重保障,既实现了产能提升,又确保了羊奶产品的卓越品质。在经营模式方面,公司创新推行"政府+公司+农户"三位一体合作机制,将传统畜牧产业升级为家庭合作式牧场运营。目前,已成功培育40余个家庭牧场,带动周边200余名村民实现增收致富。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太坪牧场从单一生产向融合经济的转型,更显著提升了区域产业附加值,为当地农户开辟了可持续的致富路径。  

在夯实产品品质的基础上,羴牧公司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路径,推动产业向多元化、高附加值方向转型升级。太坪牧场率先实施"牧旅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集生态养殖、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牧场。调研团实地考察了挤奶车间、养殖基地及在建科普展馆,深切感受到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智慧。公司构建了覆盖全产业链的一体化生产体系,从良种繁育、科学养殖到乳品加工、包装灭菌,均在自建生态牧场内完成。这种闭环式生产模式不仅确保了无污染、纯天然的产品特质,更通过流程优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企业效益。  

展望未来,太坪牧场将充分发挥高山牧场资源优势,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作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公司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牧业集团,通过全产业链升级实现羊奶产业的价值跃升。当前,城步区政府正全力深化与羴牧公司的战略合作,重点推进奶粉产品研发,着力消除历史遗留的事件影响,重塑消费者信心。政企协同将羴牧公司打造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范返贫风险,助力农户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图景。  

从科学的良种培育到产业融合创新,从全链条生产到共同富裕实践,金紫乡太坪牧场羴牧公司已逐步成长为城步县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成功经验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调研团在太平牧场前合影

产业引路柑橘富民,动能激活苗乡振兴

7月14日下午,调研团抵达金紫乡三江村甬南果品有限公司,调研委托帮扶扶贫成果与现状。甬南果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3月5日,公司所在的茅坪镇位于城步县城(儒林镇)东北方向约15公里处,紧邻土桥农场管理区的“红美人柑橘基地”。土桥农场管理区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距广西龙胜县约80公里,是城步对接大桂林旅游圈的东部门户。



▲调研团调研金紫乡三江村甬南果品有限公司

甬南果品坚持因地制宜、主体自愿、突出特色、长短结合、融合发展、精准对接扶贫人口的原则,采取“政府领导、市场运作、公司带动、群众参与”的模式。立足城步县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温和滋润)的资源优势,并抓住当地柑橘树种老化、品种滞后、效益低下与市场需求旺盛的契机,企业大力引进浙江宁波高位嫁接技术及红美人柑橘、媛红椪柑等10余个外来优质品种,在城步县土桥农场管理区建成300余亩特色柑橘种植基地。依托长沙开福区对口帮扶资金,基地进一步扩大规模100亩并应用全自动化水肥滴灌系统,成为湖南省首个规模化应用该技术的柑橘基地。这使得年产量提升至约65万斤(年产值约1600万元)。在产业发展的同时精准带动扶贫: 基地吸纳8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长期就业,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通过“委托帮扶”模式覆盖750名贫困户,每年分红约1200元/户;累计380余户家庭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每亩年收益约800元。

 甬南果品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公司提供技术、种苗和资金,大力发展合作社经营模式。当地农户负责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资金支持,免费为农户提供种苗,统一收购后帮助农户销售水果。这一模式扩宽了农民的收入途径,农户通过分红、土地流转、务工等形式获得收入。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把园区特色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建立新型经济主体与贫困人口的长效利益联接机制,调动贫困人口内生产力,实现委托扶贫。帮助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调研团在三江四季特色水果基地前合影

云端牧业链青山,生态共富润苗乡

7月15日上午,调研团赴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牧场开展特色发展成果专项考察。南山国家公园南山片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拥有187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距城步县城55公里,平均海拔1760米,最高海拔达1940米,凭借独特的高原气候条件,已成为我国南方首屈一指的避暑胜地。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仅为优质奶牛养殖提供了理想环境,更成为了推动牧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调研团参观南山牧业生产车间

南山牧场的高海拔特性塑造了其作为南方草原的独特竞争优势。牧场内23万亩连片草场构成了全球罕见的高海拔草甸峰林地貌,被学术界誉为"南方呼伦贝尔"。据生态监测数据显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现已查明野生植物136科416种,野生动物48科128种,其中包括伯乐树、银杉等珍稀植物,以及林麝、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这种完善的生态系统与严格的环保措施相辅相成,为牧场创造了差异化竞争优势,培育出产奶量高、品质优良的奶牛种群。 

为确保企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持续发挥引领作用,南山牧业公司实施了以下创新举措:首先,推行天然放养模式,突破传统圈养对产量的单一追求,转向以品质为核心的市场竞争策略;其次,持续推动产品升级迭代,通过研发新包装、新口味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调研期间,团队品鉴了包括酸奶、芦荟味牛奶等创新产品,这些针对乳糖不耐受群体和养颜需求消费者开发的新品,充分体现了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理念。



▲调研团参观南山牧业展厅

作为传统旅游景区,南山牧场积极创新旅游业态,重点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通过增设高山日出观景平台、特色民宿酒店、移动咖啡餐车等新型服务设施,实现了农牧业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这种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思路,不仅为牧场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周边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从高海拔资源利用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从生态养殖到文旅融合,南山牧场探索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路径。其成功实践不仅成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更为现代牧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展现出强劲的产业带动效应和发展潜力。

调研花絮



▲工人在加工书包



▲湖南七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塑料仿真花



▲红军长征路线老山界



▲调研团在脱贫户家



▲羴牧牧业的自动化挤奶机器

独树一帜,扎根中国大地,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康庄大道

延伸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项目

(“832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研究”由vic67维多利亚3308开展实施,是迄今为止在脱贫攻坚研究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社会调查和访谈实践。项目通过访谈国家级贫困县主要领导同志和脱贫攻坚亲历者,以“科学、准确、详实、生动”的口述历史方式,首次全景、深度记录研究我国脱贫攻坚的科学探索和扶贫工作者的伟大奉献。项目旨在提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华夏文明贡献增量;讲好脱贫的“中国故事”,为全球发展中国家10亿贫困人口提供脱贫的“中国经验”,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为世界文明贡献增量;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研究中,深化对脱贫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为推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支撑,为科学社会主义贡献增量。

来源:脱贫攻坚史研究

设计 责编:马文林

审核:陈佳莹 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