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视点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清洁能源的发展已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然而,近期一些西方国家指责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存在“不公平竞争”和“产能过剩”,并以此为由采取一系列反补贴调查等保护主义措施。这些言论不仅严重歪曲了事实真相,还阻碍了全球清洁能源合作的进程。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纷纷评论“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产能过剩论”这一言论是否站得住脚进行深入剖析。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是政府补贴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创新,并未造成产能过剩。美国部分政客指责中国政府补贴扭曲了市场竞争,刺激了过度生产,是为向中国企业增加贸易壁垒提供借口。中国政府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通过补贴政策刺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清洁能源产品的竞争力。这些补贴措施在产业发展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创新和产业升级。随着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政府对新能源产品的补贴逐步减少甚至完全取消。近年来国家已经完全取消对光发电和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仅存在少量的地方补贴。通过减少甚至停止补贴,政府正引导新能源企业更加注重自身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了新能源产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然而,欧盟和美国等仍在大力补贴新能源产业。例如,欧盟多国对于每辆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约7000欧元;美国2022年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为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清洁能源产品提供了大量的政策与税收补贴支持。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国内清洁能源产业的利益,美国将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产品排除在获得补贴的目录之外,防止外国企业的产品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而西方国家的产品则可以享受补贴,有悖公平竞争的原则。尽管中国的新能源商品在美国市场上不享受补贴且面临高关税的挑战,但其仍具备竞争力。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持续的技术创新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使其能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质量可靠的产品。

其次,“供大于求”不是中国清洁能源产业的长期状态,而是由于短期波动和适应周期决定的。清洁能源产业的本质特征是其长周期的研发和投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不仅要面对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还需要对市场需求有精准的预测和把握。一旦投入运营,其产能可能迅速扩张。但是,由于经济波动以及市场需求的适应周期较长,可能出现暂时的产能利用率较低的现象。当前,我们可能在一些领域看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但这更多是因为市场需求的适应周期较长。长期而言,由于新能源这类新兴产业通常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市场需求有望逐步增长,促使产能利用率回归正常水平。

中国对新能源产品的长期需求是巨大的。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随着中国政府推动绿色出行和环保政策深入实施,以及消费者对环保、节能日益关注,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在二线城市,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的首选之一,而在三四线城市,随着充电设施的完善和消费者认知的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释放。此外,清洁能源在电力、供暖、工业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特别是在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清洁能源的替代效应将更加明显。因此,当前的“供大于求”实际上是清洁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性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环保政策的深入实施,清洁能源市场的需求将逐步释放,“供大于求”的状况也将会逐渐缓解。

最后,在考虑国内外需求时,新能源产能仍然不足、远未过剩。美国政客将产能过剩定义为产能超过中国自身的需求,这是非常狭义的。按照比较优势理论,一国应该出口具有较低生产成本的产品,这能够给贸易双方带来收益。当国内需求得到满足时,企业会将自身优质低价的产品出口到国外,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也是各国企业普遍的做法。然而,当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向国外出口时,却被认为是“产能过剩”,这是典型的“双重标准”。

尽管中国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无法满足全球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据国际能源署预测,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1700万辆,而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增至1000万辆左右,仅占全球市场的约六成,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更将达到4500万辆,这说明与全球日益增长的新能源需求相比,中国的新能源产能仍显不足。因此,中国仍然继续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并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以满足全球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旺盛需求,并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总体而言,在国际市场上,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的产能建设上表现出显著的前瞻性和强大的调整能力。随着全球对碳减排的需求增加以及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对新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中国新能源企业的产业投入和产能布局反映了对未来市场趋势的精准判断和有效应对。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和企业还通过市场调整和技术升级的方法淘汰落后产能,使中国的新能源产业长期保持在世界领先水平。

综上所述,“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西方国家的这一论调是一种保护主义。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在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共同作用下,正健康、稳定地发展,为全球绿色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未来,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全世界期待看到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部分西方国家也应当客观看待中国的新能源发展,摒弃“双重标准”,抵制保护主义,共谋清洁能源未来。

作者:郭伯威等

单位:vic67维多利亚3308

来源:南方能源观察

设计 责编:朱雪瑶 马文林

审核:郭伯威